2007年12月25日 星期二

電子時代該學什麼?

2007/12/23

跟上一篇一樣也是在電視上看到的,韓國的總統當選者李明博在其教育的政見中提到,當選後將把升學考試減少到只考四科。
節目中的主持人對此的闡述:目前台灣的考科是為適應農業時代進入工業時代,在工業時代人才的需求。但是進入電子時代、網路時代,就學科而言只需三科:語文、數學、電腦,其他的科目不須背誦,在正式課程以外的其他管道均可以找到、學到。
常常會以考試來逼學生讀書,如果我教授的科目,不再是考科,又該是要如何讓學生對這個科目達到我的教學目標?

先談談我對物理的體會。
在國小時我只有知道一個叫做「科學家」的職業,就是作一些實驗,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現在我知道這個只是定性)。
到了國中,我對物理的想法是一堆物理公式的計算,只要將公式背熟了,物理量搞對了,接著正確答案就出來了。
高中時,開始了解到複雜的現象是可以被簡化成幾個物理定律然後就可以得到精確的解答。
在大考時物理考的差強人意,所以就填了物理系,在物理系的4年裡對於物理的新內容學了不少,會用比較難的數學去解物理更精確的解答,可惜對物理的認知卻留在解題的層次。(應該是彰師物理當時的教學條件所致)。
到了研究所表面上看起來不再讀物理,但是地震學其實是在物理學中的波動,其涉及的物理比起大學中學到的更為複雜,但是也更為實際,可惜的一開始我還是把他當成解題的延伸。

2008/11/26

昨天有以前101的同學捧著物理講義找我問問題,我在跟他解題前說了一段我對物理的理解:

物理題目一定要理解題目問的東西是什麼。讀懂題目,是解題的第一步驟。

其次將複雜的問題分析成一個個可以用物理定律串起來的片段。

接著想辦法用適當的方法簡化。

搞清楚已知條件與要求的答案。

經歷過以上的流程,我們已經將題目中的物理陳述,轉變成數學方程式。

接下來就不是物理學家的事了。

精通以上的解題過程的目的不在於未來一定要解更多的物理習題。但是解題過程的思維,卻是可以用作解決任何問題的思維。所以物理解題過程的思維訓練其重要性大於反覆練習類題。

--仍是未完--

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思考與創意


在電視上聽到了霍金曾經考慮思考與創意的差異性,然後他得到了一個結論:思考是有因果關係,所以得到了一個結論:思考是有因果關係的大腦活動,創意則是量子式跳躍的大腦活動。


今天我們的教育仍然存在許多嚴謹的思考訓練,這個東西似乎比起創意具體而且容易教授。但是對於未來而言,創意是一條通往成就的捷徑。但是在我們的教育中卻是忽略了,甚至是壓抑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未想清楚,先在此處留下起頭, 以後想清楚了再補齊。


[@more@]

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如果要在人前露臉、一定要在背後吃苦


標題是我在網路上閒逛時看到的,這句話是「阿基師」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說的。


原始網誌是:


國宴主廚阿基師的廚師夢


本校有觀餐學程,我認為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另外跟阿基師相關的網路資料如下:



  1. 阿基師

  2. 春風化雨》鍋鏟當教鞭 阿基師教學生料理人生

  3. 總統御廚阿基師有祕密配方



我的意見:


成功的人不必高學歷,但是一定要有大量的學識與堅定的企圖心作為基礎。


我常在校園的路上與許多同學擦身而過,常會仔細的打量同學一下。
一個人的外觀先透露他對事情處理的態度,嚴謹?認真?隨便?邋遢?雖然只是穿著制服卻也一目瞭然。
其次,同學與老師之間的問候,透露了這一位同學與人對待的氣度。
最後,我如果不忙的話還會看一下同學的目光。「孟子相人以眸子焉,心清而眸子瞭,心濁而眸子眊。」


可惜的是越高年級越多行屍走肉,真是令老師痛惜。


但是有些同學卻是已開始在眼中透露出更為堅定的意志,對自己的眼前試煉已有定見。未來的溪高就靠這些同學來發揚光大了。


所以對於自己的言行豈可不慎。


[@more@]